《华北理工大学报》  
上一期    下一期

人生三味

   期次:第117期   作者:文/退休干部 任火   查看:100   

  我的“饭局三不”
  我对饭局是有“讲究”的,这“讲究”是慢慢形成的。
  饭局应该是轻松愉悦的,几个好友,交杯换盏,有不可做之事,而无不可说之言,推心置腹,畅所欲言,岂不快哉!然而,偏请来一个“领导”,于是众人就开始围着“领导”转,尽奉阿谀之词,尽献谄媚之态,弄的人不知该说什么好。如果是出于什么需要,我也能理解。偏偏有一次,几个人相聚,只为喝酒,都是“在野”之人,本该没有什么“图头”。没想到又请来一个“领导”,他年纪比我小很多,众人却把他拥到了正座,让我坐在了偏席,弄得我不爽,很有点受辱的感觉。此后,我就给自己定了一条“原则”:在一般情况下,有“领导”的饭局,不去。
  饭局,饭就是吃,没问题。局呢?局,设局、布局、棋局,这可有点陷阱的意思。有一次,几个人约我吃饭。酒喝得很好,饭吃得很好,话说得很好,我很高兴。饭局结束时,一个人拿出一份稿子,摆在我的面前:“任老师,我要评职称,您还得照顾啊,拜托啦!”我立刻就感到,自己被人弄到“局”里去了。从此,我给自己定了一条“原则”:在一般情况下,这种“设局”的饭局,不去。
  饭局不是吃饭,而是吃品位,吃风度,吃文明。你看,大家不停地用餐巾纸擦嘴,动筷子动勺,夹菜喝汤,你推我让,彬彬有礼,都尽量表现得文雅。然而,就在这样的饭局上,突然冒出一人,满嘴国骂,说黄段子,污言秽语,不堪入耳,一下子就弄得人没了胃口。于是,我给自己再定一条“原则”:在一般情况下,有这种人在的饭局,不去。
  这就是我的“饭局三不”。
  我的“穿衣带帽”
  小时候,我喜欢穿蓝色的衣服。这或许和我是铁路子弟有关,上小学是呼铁三小,上中学是呼铁一中,生活在“铁路圈”里。铁路上的人是有一种自豪感的,整齐划一的蓝色铁路制服格外引人注目。我在“无意识”中喜欢上了蓝色服装。
  到了“文化大革命”,我又喜欢上了绿军装,因为绿军装有“革命”气息,穿上绿军装,就感觉走在了革命的行列里。那时谁能淘换到一身绿军装,就意味着有本事、有门路。绿军装的领子里露出一圈白衬衣,那就更显精神了。因此,我还喜欢白衬衣。
  去了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,我喜欢洗得发白褪色的兵团服,因为在新兵面前那显示出一个老兵的成熟与资格。
  返城工作以后,我喜欢上了蓝色的“涤卡”中山装。“涤卡”是时髦的,在城里工作的人都喜欢穿“涤卡”上衣和帆布工装裤,因为这种“标配”标志着有工作,而不是仍在乡下插队。
  “文革”结束,社会大变,穿中山装的人大为减少,寥寥无几,穿西服的人遍地都是,随处可见。西服挺括、洋气。和西服比,中山装就显得不入时,甚至有些土气了。我喜欢上了西服。穿西服,我特有感觉。西服、领带,成了我的最爱。
  我的“扫盲”
  朋友转发了一个帖子,历数了中国古代的禁书。中国古代的禁书我没怎么听说过,但是现代的禁书我却遇到过。
  “文革”期间,差不多所有的书都成了禁书,除了《毛主席语录》以外,几乎无书可看。我有幸弄到了几本书:《钢铁是怎样练成的》《红岩》《青春之歌》什么的,还得偷偷看,生怕让人知道了,说我看“大毒草”。
  中学毕业后,我被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洪流裹挟到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,在那片荒凉的原野上,更看不到书了,犹如掉进了文化沙漠。于是,我就托人从家里捎来了《红岩》和《青春之歌》,没想到让连长知道了,说是“借去”,其实就是没收,因为“有借无还”了。每天挖大渠,除了挖大渠还是挖大渠,犹如愚公,每天挖渠不止。渠越挖越深,越挖越长,我离书本越来越远,书对我越来越陌生。我想到了《鲁滨逊漂流记》。荒岛上的鲁滨逊由于与世隔绝,整日与禽兽为伍,竟然失去了语言能力。我想,长此下去,与书隔绝,我会不会有一天失去阅读能力呢?一想到此,心中便生出几分惶恐。
  “文革”结束,书店里忽然一夜之间出现了那么多的书,中国的、外国的、古代的、现代的、小说、诗集、剧本、莎士比亚、托尔斯泰、雨果、巴尔扎克、肖洛霍夫、别林斯基、杜勃罗留波夫……有的是早就听说过的,有的是第一次见到的,想不到,世界上竟然有这么多书!我真恨不能把它们一下子全装到肚子里!
  我一点点地看着这些书,感觉是在扫盲……附录:“文革”禁书一瞥:
  《大学》《中庸》《论语》《孟子》《老子》《庄子》《墨子》《三国演义》《西游记》《水浒》《红楼梦》《西厢记》《雾都孤儿》《呼啸山庄》《哈姆雷特》《傲慢与偏见》《歌德谈话录》《基度山伯爵》《悲惨世界》《茶花女》《高老头》《包法利夫人》《红与黑》《约翰·克里斯朵夫》《喧哗与躁动》《飘》《马丁·伊登》《最后的莫西干人》《雪国》《失乐园》《伊利亚特》《唐吉诃德》《牛虻》《静静的顿河》《复活》《战争与和平》《罪与罚》《安娜卡列尼娜》《别林斯基论文学》《车尔尼雪夫斯基选集》《杜勃罗留波夫选集》《普希金诗选》《艾青诗选》……

华北理工大学 版权所有 

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,图文与本公司无关

京ICP备12019430号-7

本期已有5781次访问,全刊已有1104649次访问